产品二:冷轧普薄板(带)
2023-11-23 技术装备
=26) return false; fontSize = fontSize+2; } $(.art-con).css(font-size,fontSize+px); });
(72)被调查产品冷轧普薄板(带)是进口至中国境内,厚度在4.75毫米以下,宽度在600毫米及以上,经冷轧但未经包覆、镀层或涂层的铁或非合金钢平板轧材。最重要的包含各种经冷轧的卷材和板材。
(73)被调查产品冷轧普薄板(带)的关税税则号为:72091500、72091600、72091700、72091800、72092500、72092600、72092700、72092800、72099000。
(74)冷轧普薄板(带)主要生产的全部过程是热轧卷经酸洗、除磷、冷轧、热处理、平整、精整、包装而成冷轧卷及板。
(75) 冷轧普薄板(带)是制造其他钢铁产品的原材料,也是国民经济别的行业的重要原材料;它的性能是多样的,不同性能应用于不同的领域,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家电、建筑、轻工、交通及涂镀层基板。
(76)冷轧普薄板(带)分为多种型号和尺寸,上述每个税则号所对应的产品是按照宽度和厚度划分的不同型号。
(77)尽管关税税则把冷轧普薄板(带)产品列为不同的税号,但是不同税号的产品在物理特征、技术工艺、用途等方面相同或相似,因而外经贸部将不同关税税则号项下的冷轧普薄板(带)归为一类产品。
(78)调查机关对冷轧普薄板(带)的国内同种类型的产品进行了调查和确定。在调查过程中,部分国外出口商、国内进口商和用户提出某些型号的进口冷轧普薄板(带)产品在中国国内不能生产,因而不存在该类产品的国内同类产品。
(79)调查机关对上述意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
(a)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在关税国际分类中是否属于同一类;它们是否有共同的成分、尺寸、形状、质地等物理特征;它们是否有国内外公认的制造标准。
(b)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在销售渠道、价格信息等方面是否相同或相似以及它们在价格上是否构成竞争关系。
(c)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是不是有相同或相似的最终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替代性。
(d)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是不是为满足相似的需求被用户用于相互替代的用途,在这方面的差异是否为出口商为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而进行细微的制造变化所造成的。
(80)尽管部分国外出口商、国内进口商和用户所提交的意见认为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在产品特征和质量上不一样,但是综合考察上述因素,调查机关认为中国国内生产的冷轧普薄板(带)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的基本工艺相似,产品用途也基本相同,因而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为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81)外经贸部调查了冷轧普薄板(带)进口的绝对数量和相对于国内生产的相对数量变动情况。为此,外经贸部着重考察了进口产品的绝对增长和相对于国内总产量的相对增长的近期数据。具体的数据见表二。
(82)上述图表显示了冷轧普薄板(带)1997年至2001年共计五年的年度进口量和同期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年度生产量、2001年第1季度至2002年第2季度分季度进口量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的进口量数据。
(83)从年度进口量来看,1997年进口量为317.22万吨,1999年进口至中国的冷轧普薄板(带)大量增加,年度进口量为460.63万吨,比1997年增加45.20%,比1998年增加60.84%。在此之后,年度进口量继续增加,2000年进口量为552.90万吨,2001年进口量为548.63万吨。其中2000年比1997年增加74.28%,比1998年增加93.05%,比1999年增加20.03%;2001年比1997年增加72.95%,比1998年增加91.56%,比1999年增加19.10%。
(84)为了研究中国冷轧普薄板(带)自1997年至2001年进口量的内在变化规律并确定近期是不是真的存在进口增长的趋势,外经贸部还采用了两年移动平均的方法考察冷轧普薄板(带)的进口变化。其中,1999/1998两年平均比1998/1997两年平均增加71.7万吨,增长比例为23.76%;2000/1999两年平均比1999/1998两年平均增加133.25万吨,增长比例为35.68%;2001/2000两年平均比2000/1999两年平均增加44.01万吨,增长比例为8.7%。
(85)从近期进口量来看,2001年以来的分季度进口量连续上升,2001年第2季度比1季度增加0.46%,2001年3季度比2季度增加5.65%,2001年4季度比3季度增加0.86%,2002年1季度比2001年4季度增加8.91%;美国等实施钢铁保障措施以来,2002年2季度比2002年1季度增加高达182.87%。考虑到中国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五个月的进口量(2002年1-5月)同比2001年1-5月增长34.00%,环比2001年8-12月增长22.12%。
(86)冷轧普薄板(带)的进口量相对国内生产的变化,主要从市场占有率和与中国国内总产量的比例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考察。进口冷轧普薄板(带)的市场占有率自1999年开始逐渐上升,1998年为40.39%,1999年上升到47.08%,2000年上升到51.67%,2001年比2000年会降低,但仍维持在51.23%的高水平。整体看来,冷轧普薄板(带)在中国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呈上涨的趋势。冷轧普薄板(带)的进口量相对于国内生产总量的比例自1999年开始也逐渐上升, 1998年为64.88%,1999年上升到86.49%,2000年上升到102.88%,2001年维持在100.08%的高水平。
(87)冷轧普薄板(带)1998年的进口量急剧下降,外经贸部认为该年的进口量是个例外,与中国身处亚洲经济危机中,整体经济不景气相关,不能代表正常进口量,进口量在1999年大幅度增加证明了这一点。排除1998年,1997、1999、2000、2001年进口量逐年增加,并且年增加绝对数量巨大,年均增加近100万吨。2001年比2000年进口量会降低,但是下降幅度非常小,下降比例仅为0.77%,而2001年进口量与1997年和1999年进口量相比,比1997年增长72.95%,年均增长14.68%,比1999年增长19.10%。同时,从近期的进口情况去看,自2001年以来分季度进口量逐季度持续上升,2002年2季度环比增加高达182.87%,这反映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尤其随着美国等分别采取钢铁保障措施和临时保障措施,出口至中国的冷轧普薄板(带)产品的数量显著增加。
(88)从两年移动平均来看,1997-2001年冷轧普薄板(带)的进口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但近期的增长幅度更明显,2000/1999两年平均506.76万吨,比1999/1998两年平均的373.51万吨增长133.25万吨,增长比例为35.68%,远高于1999/1998两年平均比1998/1997两年平均的增长比例。上述分析可见,近期的增长率远高于两年移动平均增长趋势,因而近期增长具有突然性、急剧性和不可预见性。
(89)进口冷轧普薄板(带)近期相对数量变化显示,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与中国国内总产量的比例,自1999年开始一直增长,并处于较高的水平。
(90)综上分析,冷轧普薄板(带)的进口量近期出现了突然的、急剧的和显著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增长。
(91)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冷轧普薄板(带)的6户钢铁公司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92)国家经贸委在确定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时,审查了进口产品的绝对和相对增长率和增长量,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进口产品的绝对数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
(93)被调查企业总生产能力1997-2001年分别为5012154吨、5498777吨、5570213吨、6527232吨和6791684吨,1998-2001年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9.71%、1.30%、17.18%和4.05%,2001年生产能力比1997年增长35.50%,年均增长7.89%,明显低于全国表观消费量13.38%的增长幅度,2001年上涨的速度明显趋缓。
(94)被调查企业总产量1997-2001年分别为3595036吨、3950315吨、4791717吨、5184953吨和5481772吨,1998-2001年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88%、21.30%、8.21%和5.72%。2001年产量比1997年增长52.48%,年均增长11.12%,也低于全国表观消费量13.38%的增长幅度,尤其到2001年上涨的速度明显趋缓。
(95) 被调查企业开工率1997-2001年分别为71.73%、71.84%、86.02%、79.44%和80.71%,在全国表观消费量从始至终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开工率一直不足,2000年和2001年开工率比1999年又有明显下降。
(96)被调查企业销售量1997-2001年分别为2376882吨、3803026吨、4415690吨、4779384吨和5054286吨,1998-2001年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0.00%、16.11%、8.24%和5.75%。2000年和2001年销售量增长趋缓。
(97)被调查企业冷轧普薄板(带)的市场占有率1997-2001年分别为36.39%、53.49%、44.86%、42.77%和45.12%,市场占有率变化不大。
2.4.2.3 销售价格显而易见地下降,出售的收益和税前利润近期出现显而易见地下降趋势
(98)被调查企业加权平均销售价格1997-2001年分别为3527元/吨、2827元/吨、2961元/吨、3364元/吨和2887元/吨,1998-2001年销售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19.85%、上升4.74%、上升13.62%和下降14.18%,2001年比1997年下降18.14%,年均下降4.88%,下降幅度十分明显。
(99)被调查企业出售的收益1997-2001年分别为8382728385元、元、元、元和元,1998-2001年出售的收益分别比上年增长28.23%、增长21.62%、增长22.97%和下降9.24%。2001年出售的收益慢慢的出现显而易见地下降趋势。
(100)被调查企业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630382396元、160679653元、1146083326元、1717042060元和842816813元。1998-2001年税前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74.51%、上升613.72%、上升49.82%和下降50.91%,2001年税前利润呈一下子就下降趋势。
(101)被调查企业单位产品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265元/吨、42元/吨、260元/吨、359元/吨和167元/吨,1998-2001年单位产品税前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84.07%、上升514.31%、上升38.42%、下降53.58%,2001年单位产品税前利润呈显而易见地下降趋势。
(102)被调查企业就业总人数1997-2001年分别为8878人、9020人、9305人、9077人和8344人,1998-2001年就业人数分别比上年上升1.60%、上升3.16%、下降2.45%和下降8.07%,2001年比1997年下降6.02%,年均下降1.54%。2001年下降幅度较大。
(103)被调查企业人均工资1997-2001年分别为16490元、18247元、22085元、26560元和31472元,2001年比1997年增长90.85%,年均增长17.54%,人均工资呈上涨的趋势。
(104)被调查企业劳动生产率1997-2001年分别为513吨/人、529吨/人、647吨/人、676吨/人和792吨/人,呈上升趋势。2001年比1997年上升54.42%,年均上升11.48%,劳动生产率逐年上升。
(105)1997-2001年,国内冷轧普薄板(带)产业生产能力、产量增长不足,销售量增长趋缓,开工率不足,市场占有率变化不大,尤其是调查期内被调查企业销售价格显而易见地下降,出售的收益、税前利润和就业人数在后期呈显而易见地下降趋势,人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上升。国家经贸委认为,中国国内冷轧普薄板(带)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且在近期表现更为明显。
(106)调查表明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总体呈上涨的趋势,进口商品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与之相对应,国内冷轧普薄板(带)产业主要指标出现恶化趋势,尤其在近期表现越来越明显。调查机关据此认定,冷轧普薄板(带)进口数量增加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进口数量增加是造成国内产业严重损害的实质原因。
(107)调查机关认定,国内冷轧普薄板(带)生产能力、产量的增长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导致国内冷轧普薄板(带)供应量的扩大,客观上对国内产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国内表观消费量的增长远高于国内产业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增长幅度,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增长对国内产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大,它们与国内产业受到的严重损害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非实质的联系。
(108)1997-2001年,冷轧普薄板(带)的国内表观消费量增长较快,2001年比1997年增长65.25%。国内表观消费量的迅速增加对国内产业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表观消费量的变化不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
(109)1997-2001年,中国国内冷轧普薄板(带)生产企业慢慢地增加企业管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呈上涨的趋势。2001年比1997年上升54.42%,年平均上升11.48%。这一些因素表明,国内产业经营情况的变化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是正面的,不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
(110)1997-2001年,中国钢铁工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冷轧普薄板(带)的生产装备和生产的基本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进口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相似,国内产业所受的严重损害并非由于企业缺乏竞争力和本身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造成的。
(1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的统计数据,除1997年外,1998-2001年中国国内冷轧普薄板(带)的出口数量占被调查企业总销售量的比例均在 6%以下,由于出口量微小,因此,其变化不会对国内产业产生非常明显的负面影响。
(112)根据上述事实证据和分析,调查机关认定,尽管有其他因素给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但是同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增加给国内产业造成的严重损害相比,这些原因是次要的,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增加是造成国内产业严重损害的实质原因,进口数量增加和国内产业严重损害之间有实质因果关系。
=26) return false; fontSize = fontSize+2; } $(.art-con).css(font-size,fontSize+px); });
网站管理: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技术上的支持: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技术支持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