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信工业:拉幅定型机技术创新跑出“加速度”
2024-01-09 铸轧带材
近年来,印染行业环保监管趋严以及产业政策的调整,提高了对印染企业的要求,加快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一直是行业的发展趋势。据了解,印染行业能耗约占整个纺织行业能源消耗的58.7%,而拉幅定形环节占印染环节总能耗的40%,是节能的重点环节。
远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纺织设备领先企业,以其接近国外同类高端产品性能的拉幅定形机,以拥有智能化程度高、节能性能好、性能好价格低、工艺适应性好、售后服务及时等多重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远信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拥有显著优势。远信工业董事长、总经理陈少军表示,技术创新是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公司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拉幅定形机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水平和精度要求很高,研制过程中的硬件支持和软件模拟,对产品的精密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影响较大。远信工业始终注重研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依托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形成了较强的产品研制和设计能力。
远信工业始终注重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经过多年的创新和积累,形成了较强的产品研制和设计能力。陈少军表示,公司是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授权专利100 余项,软件著作权20 余项,参与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定2 项;荣获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首台(套)产品3 项;取得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1 项;承担浙江省重大科学技术专项2 项。
目前,节能、环保、智能化是我国拉幅定形机的发展趋势。远信工业的产品符合当前市场发展趋势和趋势。陈少军和记者说,公司基本的产品为拉幅定形机、定形机改造及自动缝头机。自主研发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包括定形机控制管理系统、自动过滤网技术、自动对中装置、张力自动控制技术、热能回收技术、热场优化技术及多层定形机技术等,并实现了多项技术的产业化。
谈到最受市场青睐的产品,陈少军表示,Y9000 双层热风拉幅定形机是公司结合多年来对市场、政策环境及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分析,历时多年攻克技术、并取得了发明专利,Y9000 具有节约能源、节省人力、减小占地面积等优势,合乎行业发展趋势,且其出色的节约能源的效果能够有效帮助客户降本增效,自推出以来就广受好评。自动缝头机系拉幅定形的前段工序,自动缝头机能提高拉幅定形的前段放缝工序的自动化程度,能做到自动称重、计匹,自动切边及自动缝边,进一步满足下游客户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的要求。
远信工业是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是国内拉幅定形机领域的领先企业。据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统计显示,2018 年至2020 年,远信工业拉幅定形机的产销量均位居全国同种类型的产品第二位。公司深耕拉幅定形机市场,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并出口海外。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升级发展,拉幅定形机智能化趋势显现。陈少军表示,远信工业始终致力于将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融入拉幅定形机控制管理系统,实现无线联网和远程运维;同时结合相应软件技术,进行APP 开发,并将其集成到客户工厂管理ERP 系统上,实现拉幅定形机运行数据和客户工厂管理软件共享,提升产品的用户使用体验,方便客户快捷地查询各类生产数据,线”的时代需求。
陈少军和记者说,未来,远信工业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稳定和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国内外巩固和发展应有的地位,最终形成以拉幅定形机等设备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维修及配件供应为辅的生产服务型企业的国际性经营格局;公司将坚持以持续的研发创新和完整的制造体系为依托,通过创新技术,引进先进人才,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和客户的满意度,在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价值,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拉幅定形机制造涉及多个专业,需要熟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控制等专业方面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陈少军谈到,远信工业有一支专业开发团队,经过长期的筛选和培养,企业具有一批技术熟练、经验比较丰富的研发人员。通过技术人才的新老结合以及不同技术层级人才的组合搭配,公司研发团队发展协同效应显著。公司现在存在研发团队在精准把握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研制思路方面具有一马当先的优势,对国内外同行业的技术发展动态拥有较强的敏锐性和前瞻性。
陈少军和记者说,自成立以来,公司从始至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原则,格外的重视研发技术投入力度,以不断的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目前,公司已建立了一整套切实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能够充分调动研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司为加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逐渐完备创新体系,形成“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培育一代”的创新模式,同时,公司充分的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已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研发技术体系。
远信工业还加强研发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引进渠道,坚持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相结合的原则,进而完善研发技术人员结构,激发研发团队创新活力,以满足公司可持续发展需要。陈少军表示,公司组织研发技术人员与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国内重点纺织院校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并邀请外部专家到我公司做技术培养和训练,帮助研发人员了解纺织机械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并激励研发创新、鼓励研究前沿科技,以充分的发挥研发技术人员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