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斗者为本 研发技术与工程结合的路上风景正好
2024-02-11 铸轧带材
从天津大学化工专业的一名博士,在奋斗中成长为中冶南方钢铁公司冷轧分公司研发部部长,王耀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2018年3月,完成博士课题的王耀着手在武汉找工作。和很多博士的选择不一样,在王耀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回荡——“走出学术界,去尝试不同的路”——这个声音与他在博士期间做项目的经历不无关系。
2014年起,王耀所在的课题组承接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多个国家项目。从组队撰写项目申报书、立项评审,到实验室小试研究、中试研究,一直到工业化示范工程建立,同门11人的团队在王耀的带领下一路摸爬滚打,完成了课题落地前的所有环节。由于课题与工程建设项目紧密结合,在研发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工程公司、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多次交流碰撞后,王耀发现工程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不同气质——是脚踏实地做着“执笔生花”、创造生产力的事儿,他渐渐萌发出“尝试科研之外另一条道路”的想法。
找工作时,王耀从在华中科技大学读书的妹妹那里得知了中冶南方,“周六投递简历,周日打了一天的羽毛球,周一就收到了面试邀约,约定后周三我就从天津来到武汉参加面试了。”回忆起2018年春天与中冶南方的相识,王耀历历在目:“(招聘)效率很高,不拖延不纠结,是个做实事的企业。”他感觉投对了。
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博士期间积累的工程建设项目经验,使得王耀从招聘环节中脱颖而出。尽管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会去哪个部门、哪个岗位,但他心想“大方向是对的”,欣然地选择了中冶南方。
王耀在学校学的是化工专业,进到中冶南方这样以钢铁为基础的综合型工程公司,从化工到钢铁,之间的跨越似乎是巨大的。王耀坦言,刚进公司时他连钢铁的生产流程都不清楚,对钢铁工程几乎一无所知,“那时其实是有些茫然的。”
虽然有些茫然,但内心却不畏惧,在他看来,读博的经历不仅锻炼了自身的专业技能,更是让他具备了融会贯通的素养。这种素养使得他不管到哪个行业,就算是不熟悉的陌生领域,也能在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对该领域有个全面的把握,找准努力的方向。王耀这样形容:“就像张无忌学会了乾坤大挪移后能很快上手其他招式一样,因为这些武功的精髓和套路是相通的,领会了诀窍之后,其他的便能迎刃而解。”
虽然在宏观上冷轧属于冶炼,与化工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冷轧的很多处理工艺,在细节上与化学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时间刚刚好,化工专业出身的王耀被分配到钢铁公司冷轧分公司,与钢铁公司冷轧分公司总经理廖砚林的一番对话,更是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王耀对那次谈话记忆尤深。记得是在正式入职的前夕,2018年6月21日,廖总粗略地介绍了冷轧的整体工艺和其中的化学应用,并回首自己设计的一座座厂房、一套套机组,屡次提及“冷轧国家队”时言语间的那份自豪,令王耀心潮澎湃。王耀回忆道:“廖总的一席话烙在了我心底,我清晰地领悟到冷轧老一辈技术工作者的情怀与荣誉感,也体会到冷轧新生力量的责任感。”
那时的王耀还不懂背后的渊源,但他已认同了那份沉甸甸的企业文化,并默默下了决心,“投笔从戎、知识物化的时候到了,冷轧我与你同行!”自此,“传承前辈丰碑,再谱冷轧辉煌”成为王耀奋斗、成长的不竭动力。
随后,是45天的现场实践,王耀接触到了化工专业的酸洗和碱洗,也看到了化工与钢铁结合的独特之美。
现场实践既累又充实,知识目不暇接。白天,结合现场的酸槽和碱槽实物,王耀不断追问“为什么是这样” “没有了会怎样” “怎样会更好”;晚上,带着这些疑问和推测,基于绿色化、智慧化的视角,不断查阅资料。这样日复一日,王耀不仅很快“补好课”、对钢铁生产流程和冷轧工艺形成了全面的认识,而且在经过反复的深度思考后,隐隐约约摸索到了发挥他在化工领域专业本领的方向。
从项目现场回到公司后,王耀系统性地梳理消化了中冶南方在冷轧领域已有的技术成果,结合文献调研资料、专家意见以及未来绿色化、智慧化发展的大方向,探寻改进和优化的空间。准备充分后,他在部门内作了《冷轧带钢表面处理工艺技术》专题交流会,汇报了他的所见所得所感所思,大胆地提出了几项研发项目。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与推动下,王耀确定了方向,开始研究带钢超声波清洗系统。
大量阅读文献、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业主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开展验证性实验、获取定性定量数据,一步一步,王耀不断向前探索。在经过多次论证后,终于申请到公司立项,组织工程应用研究。
之后,王耀全流程参与研发落地的所有的环节,从机理研究到实验研究,从中试研究到工程应用再到产品推广,他先后扮演研发经理、设计经理、产品经理的多重角色,调动内外多重力量推动项目实施。组织施工,现场安装,电气调试,奋战至11点,他一次也没落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基于王耀的研究课题开发的国内首台套带钢超声波清洗系统在中冶新材成功亮相,有效解决了电解清洗能耗高、寿命短的难题。这项成果在2021年中冶集团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中,被专家一致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研发课题成功应用后,王耀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相反,他十分冷静,因为他看得更远,“这只是起点,我的想法和目标还没有完全达到”。
王耀所说的目标,指的是他在冷轧带钢清洗领域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布局”。在他看来,目前行业内一致认为酸洗工艺已相当成熟,鲜有人研究酸洗深层次的基础性课题,因此,酸洗工艺未有根本的革新。
王耀期望由超声波清洗系统纵向延伸,由点到线再到面逐一攻克,最终全面系统地解决碱洗泡沫多、危废油泥不易清理等业主频频挠头的难题,实现更高效更绿色的清洗工艺,逐步打造具有中冶南方特色的冷轧核心工艺技术及成套装备。用他的话说,是“站在中冶南方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做出更大的突破。”
王耀身上能吃苦、不推诿的特质让廖砚林相信选对了人,他评价王耀“忘记了博士身份,做到了归零。下现场、调试、画图,他都愿意去做。”同时,王耀的能力和激情也使他再次脱颖而出。2021年1月,入职仅两年半的王耀开始担任冷轧分公司研发部部长,冷轧领域研发的担子落在了他的肩上。
担任部长后,王耀看到的风景更为丰富。一方面,他需要带领部门在冷轧核心工艺技术及关键装备研发上保持领先,不停地改进革新;另一方面,他有意识地学习本专业外的知识,拓展轧钢工艺、机械、流体等其他维度,努力向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因为他坚信,更大的突破意味着需要融合多领域的知识。
从入职那天起,王耀就在琢磨公司对博士的期许,以及作为博士他该保持的自我要求,直觉告诉他“手和脑都不能荒废”——既要埋头努力做好设计工作,又要时常抬头看清路朝何方。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研发与设计的双重任务,完成了鼎盛、燕钢等多项设计工作,他清楚地认识到,研发来自于工程,生根于工程,最终又服务于工程。
如今,王耀发挥着科研与专业特长,正带领团队在冷轧核心工艺技术及业主刚需上不断开拓,等待着他的,是奋斗路上虽荆棘丛生但也布满鲜花的无限风光。
为讲好中冶南方故事,公司将围绕重点领域、重大主题,深度挖掘一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创新突破的故事,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克难奋进的故事,一批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深耕不辍的故事,一批优秀党员奉献担当的故事,以生动、鲜活的故事,增强传播效果,扩大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