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匠心铺就转型发展路

2024-05-21 bob体育直播官网地址

  前不久,我省首次评选出了10名最美科技工作人员,他们是各行各业的科学技术创新精英,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创新,不是灵光一现,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在科学技术创新的路上,他们专注、驰而不息,他们勇于创新、奋勇攻关,在我省战略新兴起的产业的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等方面交出了满意答卷。

  付亚荣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采油(气)高级工程师,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付亚荣一直在油气田开发一线年来,他坚持科学技术创新,专注、严谨,先后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48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87案,实用新型专利53案;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侯德榜化工科技奖、发明创业奖暨当代发明家、全国讲理想、比贡献科学技术创新标兵、杰出工程师奖等称号获得者。

  多年来稠油开采是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禁区”,尽快突破“禁区”是遏制原油产量递减,实现国家战略的关键。

  1978年,在河北省南部的一小区块储油地带,地质部门打下一口井后,发现了地下储存的稠油。受制于技术难题,油田无法开采。直到1993年,稠油开采的课题落到了付亚荣所在项目组的身上,怎么样才能解决稠油开采的难题、唤醒沉睡的地质储量成为了付亚荣和项目组成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自那时开始,付亚荣和同事们开始了长达12年之久的地质分析与攻关。付亚荣说,他们不断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完善、创新,终于在2005年系统地解决了稠油冷采中的所有关键性理论问题。付亚荣采取了有效的技术攻关路线,在地层原油处理、井筒原油降黏举升、地面原油集输与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实现了薄深层稠油冷采技术的突破,成为国内薄深层稠油冷采的典范。付亚荣告诉记者,技术突破后,地质部门先后在此区块补打了100多口井,盘活了地下稠油储量,增加了原油产量,同时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付亚荣讲到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他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000小时。付亚荣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从早上6:30开始的,下班时往往已经过了晚上11点。这些时间里,付亚荣不是在看文献研究,就是在项目的现场做科研分析。他说,在油田做科研,眼、耳、口、脑、手、脚互动才能做成,缺一不可。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的领导者,科学技术创新的道路是无疑坎坷的,困难重重。如何取舍,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大计。

  张虹是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为了在产业发展上提高科技含量,她主持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北省吊索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该公司拥有数百项专利技术、科技成果和近千项非专利技术,技术水平居于世界吊索具行业的前列。她带领企业先后通过国际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多项体系认证,拥有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武器装备制造、建筑安装等多项资质。通过了欧盟、法国、英国、德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各国资质认证。

  2016年大阅兵前夕,张虹接到军方要求,生产一种装甲设备特种牵引带,产品设计要求特殊,专业性、保密性强,且交货时间仅一个月。在技术研发和生产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张虹坚持军品优先,带领专家和技术人员奋战22天,研制出了264条装甲设备特种牵引带,高标准完成了任务,为“9·3”阅兵献上了一份厚礼。

  张虹深刻地认识到,科技人员需要具备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良好的敬业精神等特质,她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直在践行这种特质,并且引导企业科技人员践行这些精神。

  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其建筑主体高632米,大厦外围均为玻璃幕墙结构,是世界上首次在超高层建筑物安装14万平方米柔性幕墙,被业界定义为“世界顶级幕墙工程”。大厦的钢拉杆正是巨力索具供应的。

  其实,在大厦设计初期,业主决定选用德国的钢拉杆。张虹得知消息后,带领技术人员在最快的时间内拿出了国产钢拉杆替换方案。“中国第一高楼必须使用中国制造,巨力制造。”张虹深入现场,与工程师交流探讨并多次试验,最终研发出了热挤压组合成型工艺,第一批钢拉杆试制成功,并获得外方认可。

  通过持续的科学技术创新,张虹带领的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在产品结构、市场占有率等诸多方面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巨力索具研究的大直径刚拉杆产品、2160级别缆索产品、密封索产品、在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给企业带来巨大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在过去三年企业市场收入中,有超过30%都是这些新产品带来的。科学技术创新,给公司能够带来了直观的收益。

  参加工作仅仅9年时间,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其中6项发明专利已获授权。获得如此亮眼的成绩,您能想到这是一名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所获得的成就?他就是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轧辊研究所研究一室主任杜旭景。

  2009年7月,杜旭景从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到中钢邢机工作后,就一直从事轧辊材料基础研究、轧辊系统体系研究等工作。

  杜旭景一进厂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轧辊前沿技术的研发中,通过深入研究并掌握高速钢轧辊表面氧化膜动态控制技术,为高速钢轧辊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开展轧辊增材制造技术基础研究,实现我国轧辊增材制造前沿领域的弯道超车。在微合金技术处理方面,作为项目带头人,他用两年时间实现了微合金在高合金轧辊中的应用研究,掌握了微合金处理机理,这项成果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还填补了公司微合金处理技术空白。

  随着轧制品种的升级和轧制新技术的应用,对轧辊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杜旭景积极投身热轧板带全线高速钢工作辊应用研究,开发了热轧板带粗轧、精轧前后段、立辊等系列化专业高速钢材质;全球首家研发的热轧板带全线高速钢工作辊,将高速钢、高碳高速钢轧辊推广到精轧成品机架,实现0.8mm薄材的批量生产,完全解决常规高速钢轧辊轧制时带钢板面质量很难保证且事故损失大的国际难题,推动热带连轧机精轧后段工作辊材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该项目荣获2017年河北冶金科技奖二等奖,他是项目组主要成员中最年轻的一位。

  获得如此多的荣誉,杜旭景将这一切归功于企业搭建的平台。杜旭景说,这是一个“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的时代,年轻的科技工作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做一个“弄潮儿”,不断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与科学价值,为我省战略新兴产品发展、供给侧结构改革、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贡献力量。


>